7月3日至5日,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暑期调研第一小组在常德市鼎城区中河口镇进行实践调研。在此过程中,当地镇、村基层干部的工作态度、做事风格、精神面貌等点点滴滴深深触动了调研小组,打动了师生一行。
在中河口镇两个村庄的实地走访过程中,中河口镇领导班子成员是此次调研团队首先接触到的一群人。他们在待人处事方面时刻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无论是每位党员党徽的佩戴,党员网络文化建设,还是下乡入户时与每一位村民的热情交谈,都有着他们自己的特色。
调研过程中,每一位镇村干部党员胸前都佩戴了中国共产党党徽,引起了第一调研组的注意。中河口镇副书记叶欣平讲到,佩戴党徽是当地的一个特色,这是他们自发的一个行为,所有的党员统一佩戴镇上制作的党徽,时刻提醒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无论做人做事都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这样贴近党,时刻提醒自己党员身份的行为,正符合时下“两学一做”的开展,也深刻地反映出中河口镇政府时刻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觉悟的践行力。镇长易凌和副书记叶欣平特地为宣讲组的四位党员——老师邓验、孙宏云,研究生邹德萍、张苾莹佩戴党徽,叶书记一再强调党徽是党员的标志,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要做到为人民服务。
在关于调研事项的交谈过程中,中河口镇书记聂君利提到他们有一些分门别类的党员微信群,中央下达的指导思想,村落间的实时状况,每天的工作安排,以及党员自身的思想情况都会在微信群中进行交流和宣传。党员的思想文化建设不仅是在文字上进行,更要在生活中展开,而党的理论建设与网络文化的结合更是顺应了网络时代的潮流。中河口镇领导班子建立党员微信交流群这一做法,通过网络微文化及时捕捉了党员和村民的微心理,真正实现了把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抓在日常、严在经常。以共产党员身份为荣,把容易走形式主义的党员学习教育工作落实到位,将“做合格党员”有力践行,中河口镇政府领导班子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的严格要求,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优良品质,深深感染和激励第一调研组的每一位成员。
中河口镇领导班子真扎实干、服务为民的作风,不仅体现在党风建设上,更落实在工作的点滴之中。
7月3日下午,第一调研组抵达常德市中河口镇政府时已是下班时间,聂书记、易镇长带领部分镇干部们早已等待多时。聂书记、易镇长初步了解调研团队意愿之后,热情地接待调研小组,并迅速安排餐桌会议。在得知调研小组关于“精准扶贫”的调研主题后,聂书记向调研组详细讲述了当地的精准扶贫情况,并对调研工作提出了宝贵的建议。次日,易镇长专门安排叶书记带调研组到脱贫攻坚办公室更加详细的了解当地的精准扶贫工作,并展示了当地的镇政府红头文件、中河口镇脱贫责任状,脱贫申请书档案,贫困户脱贫确认书等相关资料。从扶贫政策到扶贫责任状,脱贫会议记录,到完全脱贫,一排排一张张扶贫档案资料赫然立在调研团队的眼前,档案的详细程度以及他们对扶贫工作的重视令人震撼。在聂书记、易镇长的带领下,中河口镇领导班子扎扎实实的去做扶贫工作,认认真真的为百姓办事,这种亲民、治事的行为给调研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7月4日上午,调研小组得知易镇长已经带领村民为防汛工作连续奋战几十几个小时了,随即表示希望一同前往。在叶书记的带领下,师生们奔赴抗洪河堤。在前往防汛现场的途中,每碰到一个村民,叶书记都会停下车并摇下车窗向村民们问好。临近防汛现场,看见防汛的村民,他更是亲切的对村民说:“你们辛苦了。”叶书记在关心群众时,没有一丝矫揉造作之态,从村民脸上淳朴的笑容,也能深切的感受到领导对村民的爱戴,村民对领导的拥护。这正印证了:你离群众有多近,群众就与你有多亲。在防汛河堤上,叶书记告诉调研小组:“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清基扫障工作是防洪工作第一防线。”并向调研小组讲解了清基扫障工作。
第一调研组在有家入户的调研过程中,因方言障碍无法开展调研工作,随行的乐安村会计张文华主动承担起调研小组成员与村民之间的翻译工作。因调研队员们同时进行问卷调查,张会计更是兼顾起几个调研员的翻译工作。邓老师劝张会计休息一下,但张会计怕耽误调研进程一分钟都没有停歇。整个上午下来,张会计已经口干舌燥。因张会计这位出色的翻译官,调研小组得以顺利完成调研工作。调研小组被张会计这种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的打动了。
经过这次的亲身体验,调研团队深刻体会到了基层干部的不易,并丰富了师生对基层干部的认知。中河口镇基层的领导班子像一棵永远不会离开土壤的大树,枝丫扬得越高,根往泥土里扎得越深,它的根系牢牢地扎在“人民”二字上。这些年轻的基层干部从来没有忘记“我是谁,为了谁”,他们深知自己是人民的公仆,一切为了人民,用自己的行动贯彻了“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精神。第一调研小组相信中河口镇在这些基层领导干部的卓越带领下会发展得越来越好,老百姓的生活也会越过越红火。(张苾莹,许姣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