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李蕉分享思政课教改经验(图文)

详细资料 发布于 : 2018年10月16日 作者:管理员 点击数:


10月15日,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第四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思想政治专项)一等奖第一名获得者李蕉来校,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示范课,并与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进行交流,分享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改经验。校党委书记邓卫出席。

IMG_0555.jpg

教学示范课上,李蕉先后讲授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第一节的《1919:十字路口的中国》和第六章第二节的《“一二·九”后的青年:从孤军到先锋》。

IMG_0972_副本.jpg

“李老师上课很有激情和吸引力,逻辑性非常强,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2015级本科生李子鑫说,“她通过大量的史料和生动的历史细节,让我们既有很强的代入感,也弄清楚历史为什么会这样发生。”

IMG_0581.jpg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龙兵说,“李老师的课堂展示,为我们思政课教师树立了标杆,既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思政课才是精彩的,也告诉了我们她的课为什么如此出彩。我们要向李蕉老师学习,努力成为一名更受学生欢迎的思政课教师,把自己也推向精彩!”

IMG_0892.jpg

示范课后,李蕉以《先“破”后“立”,对思政课教学比赛、教学改革的一点探索》为题,从“如何准备教学比赛”、“如何讲一堂课”、“如何设计一门课”等三个方面,与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分享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改经验。

IMG_1107.jpg

李蕉说,从讲好一堂课到设计好一门课,要一以贯之地先“破”后“立”。要用一个简单而有趣的引子来破题;用一条清晰的主线,抽丝破茧,层层递进,让课堂具有结构化;用富有逻辑性的细节故事,努力使得课堂兼顾“清晰”和“复杂”。要把思维从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视角和充分的讨论空间。要引导学生直面知识困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重建学生的价值体系,努力践行教师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使命和任务。

IMG_1217.jpg


邓卫在讲话中指出,教学水平的提升有三层境界:初始是一门“技术”,具有严密的规范性和周全的系统性;其后提升为一门“学术”,把教学本身当作学问不断钻研、不断创新;最终升华为一门“艺术”,具有鲜明的风格和独特的魅力。李蕉老师的教学示范课和教改经验分享,为我们展示了“什么是精彩,为什么精彩,怎样才精彩”。我们不仅要在“思政课程”建设上抓出成效,更要在“课程思政”建设上取得突破。邓卫说,教学是教师的第一责任,育人本领是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要引导广大教师钻研教学、热爱教学、奉献教学,营造“教学名师与学术大师共荣,教学业绩和学术成果并重,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同行”的良好氛围,奋力推进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

邓卫强调,学校要一如既往地把办好马院作为坚定不移的政治任务和历史使命。他希望广大马院教师深刻认识历史变化、紧紧抓住历史机遇,与学校和学院同向同行,在发展学院的同时促进自身发展,为学院力争建成“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作出贡献。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张国祚主持教改经验分享会。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黄梓根主持教学示范课。党委宣传部、学工部、社科处、教务处、校团委等单位相关负责人参加。



转载自湖南大学新闻网


More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