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认真学习习总书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

详细资料 发布于 : 2019年03月24日 作者:管理员 点击数:

3月22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 建好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主题,举办了“认真学习习总书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研讨会。湖南大学党委书记邓卫出席并讲话。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国祚主持研讨会。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代表侯德泉、孙宏云、刘近、邬彬、刘晓玲等先后在会上发言。他们联系教学实际,结合自身经验,分别围绕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努力做优秀的思政课教师、当前上好思政课的有利条件、思政课教师的挑战与使命、如何办好湖大马院思政课等议题,畅谈了学习习总书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心得体会。(五位老师的发言稿全文另发)

邓卫书记在听完教师代表发言后发表了讲话。他指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思政课的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责任重大。习总书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是向全国各类学校发出的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集结号,我们湖南大学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学院要首当其冲,带头发挥好思政课在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关键作用,切实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努力把大学生培养成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他强调指出,习总书记说:“我们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这把思政课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战略地位。能否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检验学校党委能否把握好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测距仪、量角器,也是检验办学治校领导者领导能力、领导水平的试金石和定盘星。因此,学校各职能部门都要关心和支持马院建设,努力在湖大形成稳定发展、实效明显的大思政课氛围。他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主力是马院,关键在教师队伍。没有一支思想品质好、学术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可能办好。建好教师队伍必须遵循总书记所提出的“六个要”和“八个相统一”。要从制度入手,在聘任、考核、评价、激励等各环节,构建一套规范合理、务实有效的机制,能保障教师素质的提高和教学质量的提升。邓卫书记最后指出,要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教师要以科学的理论启发人、详尽的实例说服人、充沛的感情打动人、创新的方法吸引人,使学生入脑入心。

张国祚在总结研讨会时指出,习总书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全面系统地阐发了办好思政课的创新理论,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六个要”是对思政课教师素养的全面要求,“八个相统一”是对上好思政课方法原则的规律性概括,充满唯物辩证法,十分精辟和深刻。邓卫书记的讲话准确把握了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精髓,紧贴湖大校情,提出了一系列务实管用的贯彻意见。马院要结合对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深入学习领会,认真思考如何落实好邓卫书记关于办好湖大马院思政课的要求,将马院发展设想逐一落实、落细、落小、见实效。

校党委宣传部、社科处、教务处、研究生院、校团委、武装部、科学技术研究院等单位负责人及马院全体师生参加本次研讨会。

 

 

记者:彭钊、杜慧

责任编辑:杜慧

 

 

 



 


附件: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代表发言稿

 

“八个相统一”: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基本遵循——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体会
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侯德泉

各位领导、老师,下午好!下面我就总书记重要讲话中关于“如何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内容,谈点初步学习的体会。

总书记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坚持主导型和主体性相统一,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这“八个相统一”,是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基本遵循。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把每一个“相统一”中的两个方面都有机结合起来,而这“八个相统一”之间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坚持“八个相统一”,才能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就是思政课要以理服人。马克思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毛主席说:“我们的见解,在学术方面,主张彻底研究。不受一切传说和迷信的束缚,要寻着什么是真理。”习总书记说:“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思政课教师要在坚持政治性的前提下,把教学和研究工作结合起来,不断追踪学术最新动态,对于教学内容的相关问题在学理上进行彻底地研究。要在增强理论的解释力、说服力上下功夫。就我个人而言,这是特别需要加强的。多一分努力,就多一份底气。这是我们做研究的内在动力。

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青年毛泽东在一师上学读《伦理学原理》时做的批注写道:“夫所谓信仰者,必先之以知识,知之而后信之。”目前我承担的本科生思政课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我们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以丰富他们的历史知识。注意指导他们根据一些历史文献资料对重要问题或结论进行必要的考证和分析,使他们掌握获得真知的学习方法,培养求真的精神。我们给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组织学习小组,汇报、交流、讨论学习情况。在这个过程中,特别注意价值观的指导,把握政治方向。

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就是要传导主流意识形态,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在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过程中,我们感到历史虚无主义等思潮确实对学生有些影响。几年前,我从“概论”课刚转到“纲要”课,让学生汇报学习情况,有个别学生收集的资料很片面,有的资料明显没有经过考证,是随便在网上获取的,价值观上也有问题。我感到问题的严重性,后来注意加强指导,就好多了。
    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就是既要有统一要求,又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在因地制宜方面,我们注意挖掘湖南与中国近现代史、岳麓书院与近代湖湘人物、湖南大学与抗日战争等特色教学资源;利用长沙及周边丰富的近现代历史遗存资源,组织学生进行探访活动。因时制宜方面,注意结合重大纪念活动、注意结合最新理论和现实问题。也注意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学科、籍贯、个体差异等),因材施教。
    由于时间关系,其他方面就不一一展开了。总之,在这八个相统一中,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但还存在着某些不足。我的发言完毕,请大家批评指正。

 

 

 

努力做一名优秀的思政课教师
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孙宏云

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我最大的体会和感受是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习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对于新时代思政课教师应该是什么样的,总书记给出了一张“标准照”,归纳起来就是“六个要”,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 这既是对全体思政课教师的期待,也是全新的要求。

众所周知,思政课的作用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它引导大学生三观正确,立鸿鹄志,做奋斗者。但怎么把思政课上好,把大道理讲得深入浅出,能被学生接受,怎么使我们所讲的理论有更大的亲和力,有更强烈的感染力,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仍记得十多年前,我第一次站在湖南大学的讲台上,给同学们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精心准备的两节课的内容,却被我用超快的语速讲完,还剩下近半个小时,不知该如何是好。在与学生们大眼瞪小眼半分钟后,无奈宣布“剩下的时间大家自习吧”。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仍然在给大一的新生们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但第一堂课,我通常不会跟同学们讲太多的理论,而是用轻松的口吻,与同学们聊我们的湖南大学,聊湖南大学的前世今生,聊湖南大学的风景、大牛甚至食堂。我会给同学们讲讲我和我所在的马院,也会请同学们谈谈他和他所在的学院。会与同学们聊一聊初入大学的不适和迷茫,以及大学生宿舍里那些不得不说的人和事。在这之后,我们再来联系实际谈人生,谈理想,论道德,说法治。尽管我不具备网红教师们那样的人格魅力,在课堂上我也没法做到妙语连珠、金句不断,但我仍希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学生们感受到,其实大学里的思政课,并不是大家想像的那样枯燥沉闷、毫无用处。相反,思政课也可以是轻松有趣的,它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它对我们的成长是有帮助有启发的。我希望学生们能慢慢消除对思政课的偏见和误解。尽管,这也并非易事。

前几年,为了帮助同学们抵制手机的诱惑,有些班的班长上课时会带手机袋,挂在教室的门后,要求同学们把手机都放在手机袋里,下课后再来取。坚持了几个星期后,某天上完思修课,班长召集同学们开班会,宣布以后只在上高数和工图课时上交手机,其它课程就免了。同学们对着还在讲台上收拾东西的我哄堂大笑,班长顿悟,赶紧补救般地冲我说:“老师,我们不是针对思修课!”好吧,班长不管我们只好自己管。于是,我和同事们开始努力学习如何使用课堂派、雨课堂等教学工具,尝试利用新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现在的思政课上,同学们也时常会通过手机来更多地参与课程,丰富课堂。当然,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只是为了激发课堂活力,给学生更深刻的学习体验,最终目的是为了让我们的教学内容更能被大学生所接受,以更好地实现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赢得学生。

相较于专业课,思政课的教材修订是频繁的。一个教案用N年,对思政课教师来说是不可思议的。形势在变,政策在变,理论在发展,学生也不同。我们的讲义和教案,也需要与时俱进。我们的课堂,每一个班级,每一个教室,都会有变化。上午的用过教案,下午针对另一个专业的学生可能要稍做调整;昨天的热点新闻,今天可能就会成为课堂上的讨论主题……以变应变,是思政课教师的必备技能。终不变的,是信仰、信念和诲人不倦!

作为一名最普通、最平凡的思政课教师,我时常会因自己的一段讲解,让学生豁然开朗而欣喜;我也会因自己的一祯视频,让学生潸然泪下而感动;我会因自己的一个案例,让学生自省而欣慰;我也会因自己的一幅图片,让学生开怀而满足。无论是激情澎湃,还是娓娓道来,我坚守着我的阵地,自律、客观、守正。尽管各种尴尬和窘迫没少出现,比如学生突然问的某个问题,我得查阅相关资料并请教同行和师长后才能回答;比如学生向我咨询法律实务,我却得紧急求助在律所工作的同学;比如偶遇早已不记得我姓甚名谁的学生,被笑着称呼为“思修老师”甚至是“马克思老师”……但我从不沮丧,更不气馁。因为思政课教师的学习,“永远在路上”!

我会对照习总书记提出的“六要”要求,努力加强自身修养,坚定理想信仰,保持家国情怀,拓宽教学视野,创新教学方法,争取成为一名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我会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崇高的使命感,认真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努力将思政课堂打造成学生愿听、想听、乐听、乐学的生动课程,为民族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当前上好思政课的有利条件——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刘近

尊敬的邓卫书记,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

感谢学院安排我就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做这次发言。下面,我主要对当前上好思政课的有利条件,谈几点粗浅认识,向大家报告,有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

在这次具有历史性意义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用379个字,从根本保证、有力支撑、深厚力量、重要基础四个方面,对办好思政课的有利条件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阐发。
首先是第一个有利条件,即党中央的高度重视是办好思政课的根本保证。

所谓“根本保证”,我觉得可以将其理解为“生命线”。也就是说,党的高度重视是办好思政课的生命线。总结党的历史,我们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对于思政课而言,同样如此,甚至可以说,尤其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摆在办好思政课的四大有利条件之首,充分体现总书记对于思政课建设的关键之关键的精准把握。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因此,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政课,是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其次是第二个有利条件,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新境界是办好思政课的有力支撑。

我个人的理解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重点突出了两个方面的有力支撑。一方面是理论支撑。马克思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思政课的鲜明特征便是“以理服人”,而要实现以透彻的理论说服人,首先意味着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讲清楚,把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讲清楚。而要将这些方面向学生们讲清楚,离不开“我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的不断深入”。

另一方面是现实支撑。德国诗人歌德在《浮士德》中有一句耳熟能详的名言,“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马克思、列宁等经典作家也经常引用这句话。尽管时代条件发生了变化,言说的语境也大为不同,但是对这句话的理解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强调没有脱离生活、脱离现实的理论。如果说,理论能不能说服人,在于它是不是彻底的,那么理论是不是彻底的,则不仅仅取决于理论本身,还取决于理论所面对的现实,或者说取决于理论对于现实的穿透力、解释力和生命力。要说明这一点,归根到底要让直面现实,用事实证明理论。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能够说服人,就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的客观现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19大报告中将其概括为十个方面。

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和辩证统一,是办好思政课、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的有力支撑。

第三个有利条件,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办好思政课的深厚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概括起来,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办好思政课的深厚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思政课肩负着引导新时代青年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尤其是文化自信的历史使命。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定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因此,要做到这一点,应当将思政课深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丰富的精神滋养,让思政课变得鲜活而生动,充盈而饱满,充分发挥出思政课在引领新时代青年树立文化自信的深厚软实力。

最后是第四个有利条件,即思政课建设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系列规律性认识和成功经验,为思政课建设守正创新提供了重要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八个统一”的重要讲话无疑是对思政课建设的规律和经验的系统总结和科学阐发,是上好思政课的方法指南和根本遵循,是每个思政人努力的方向。
总之,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不仅是一场讲话,还是一封贺信,表达了对思政人的鼓舞和激励;还是一颗定心丸,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坚定了思政人的信心和决心;更是发令枪,动员令、集结号,为办好思政课,凝聚更大合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么多的有利条件的基础上,思想政治理论课一定会迎来更大的发展,一定会有更大的作为。
我的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责任、危机、使命:一名思政课新兵学习体会
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邬彬

学习总书记在全国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我有三个感受:责任、危机、使命。
1、责任感

总书记说思政课的老师是在学生的心灵里播下真善美的种子,协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优秀的思政课老师应该是谨身修行,足以范俗者。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大学思政课的老师,不仅是经师,更要是人师。
北魏帝器重大臣卢诞,请他做诸王的老师,说“经师易求,人师难得”。能传授经典学术和专业知识的学者不难寻找,而能以其高尚的人格修养立德树人、培养人才品德的老师很难获得。我国近代杰出的教育家徐特立要求教师把“经师”与“人师”高度统一起来。思想政治教育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肩负着为当代大学生提供坚强的精神支柱和强大精神动力的德育职责。思想政治课教师,不仅要向当代大学生传授知识,还要传承价值,培养力量,责任重大。
2、危机感

传授知识容易,塑造灵魂困难。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是一个长期潜移默化的过程。作为一名思政课老师,总书记提出既要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又要有家国情怀;既要有严格自律的特质,又要有高尚的人格;既要有全新思维,还要有国际视野。和总书记的要求相比,个人还有很大的距离。希望能够在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里,遵循这些要求,在引导学生的同时,也鞭策自己,和学生们一起成长,共同进步。

在大数据时代,新媒体日益发达,课堂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唯一渠道。如何创新思政教学模式与方法,充分利用现场教学、社会实践、课题研究等手段以及慕课、微课、翻转式课堂等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给思政课老师提出了全新挑战。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并赢得学生,我有一种深深的危机感。
3、 使命感

在思想政治课堂中,我们和学生一起讨论执政规律、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我们运用思想政治课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培养学生的强国志、激励学生的报国行,我们去培养学生在人生道路中非常重要的信仰、信念、信心。作为一名思政课的老师,我觉得使命光荣。

汉代太原有位学者郭泰,道德学问都很好,深受学生爱戴,11岁的魏昭大老远赶过来,求入其房,供给洒扫。郭泰问他“年少当精义书”,为何要来做这些佣人们做的事情?”魏昭非常诚恳地说,“经师易遇,人师难遭。愿在左右,供给洒扫”。作为一名湖南大学思政课老师,我的梦想是做好经师,接近人师。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用谨身修行去感化学生,做学生喜爱的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湖大马院办好思政课的几点认识
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刘晓玲

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高屋建瓴地阐明了开好思政课的长远意义,深入浅出地分析了课程改革创新和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要点,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办好思政课提供了根本遵循。根据总书记讲话的要求,结合马院实际,我以为马院办好思政课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把办好思政课作为马院建设的首要任务。把思政课教学纳入到岗位考核和绩效考核以及职称评审当中去,教学成果与科研成果同等对待,开展教学比赛、开办教学名师工作室,等等,采取各种措施调动和发挥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第一,继续扩大思政课教师队伍,吸引更多的有能力又有情怀的学者加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队伍里面来。一定数量的教师队伍是保证思政课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第二,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实现以德树人的教育目的的关键课程,也是体现国家意志和传递主流价值观的载体,作为思政课教师必须要有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历史责任感。马院姓马,在马信马在马言马。为此,学院要加强思政课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第三,扩大交流,加强培训,教师培训制度化。一些教师包括年轻教师不愿意参加理论学习和理论培训,浪费培训指标,没有课也不愿意参加,这是很不正常的。我们已经在开始进行摸底,加强培训的制度化管理。

积极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整体水平。打造“金课”杜绝“水课”。讲好思政课,备课是前提。首先要开展集体备课。常言道“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要提高备课质量和水平,就要使备课从散兵作战向集团军作战模式转变,每一章每一个专题的讲授都要集体讨论集体备课,这对于年轻老师讲好思政课尤其重要。教研室要多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不能走过场。其次,思政课教学改革不仅注重形式的改革,更要加强内容建设改革,要能够让理论去解决现实问题,引导学生读经典,讲好新时代的故事。

要加大思政课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投入。学校给马院的思政课专项经费要专项专用。主要要投入到集体备课和研究如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八个结合”的研究上。经费的投入要能产生实实在在的成果。

要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对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引领和支撑作用。首先,思政课教师要有明确的马克思主义学科意识。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设立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有了直接而明确的学科归属,把思政课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进一步提升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引领。这些年思想政治理论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两张皮的现象可以说有了根本性的改变,但还是有些思政课教师特别是一些学术背景不是马学科的年轻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意识淡薄,因而在实际教学中还不能很好的解决学生的思想之惑,还不能触及学生思想深处的根本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引领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可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政治高度和深度,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效度。因此,思政课教师,不论个人的学术与专业背景如何,一旦担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就必须形成和持有独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意识,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站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高度,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重要的学科支持。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提升业务能力和理论水平。思想政治理论课既是政治课又是理论课,马克思主义既是信仰也是真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提高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解释力,就必须把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我们的看家本领。为此,我们一方面必须深入研究、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另一方面也要提高自身的学科核心素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生命力在于以理服人!“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只要我们能够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大学生的认知规律,落实好总书记提出的“八个相统一”,思想政治理论课一定能赢得广大学生的喜爱。

 

 

More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