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双一流”建设大考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编制之年。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一流人才培养新格局,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学校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大讨论。4月24日,马院党委在全院范围内发起号召,组织各支部以教研室、课程组为单位,围绕思政课教学,就如何在自身工作岗位上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展开大讨论,畅谈感想体会。
黄梓根(党委书记):
人才培养,永远是大学最根本、最核心的任务,也是大学存在的首要价值。学校最近开展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大讨论,这是贯彻落实党中央教育方针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一项具体举措,非常必要,很有意义。对此我有两点感想体会。第一,对于全校来说,需要进一步唤起全体教职员工的育人意识,或者说是“老师意识”,强化一切服务于人才培养的工作理念,全体员工都要向“四有”好老师标准看齐,不仅仅只是专任教师。我甚至觉得可以面向全体教职员工,发起一个“像老师”倡议:首先是要求每一位专任教师必须像老师,老师要真正有老师的样子和追求,不能让学生感觉不伦不类像老板像包头。其次是引导所有管理干部像老师,真正立足师生本位,帮师生解决实际问题,不能让学生感觉不三不四像官僚像混混。再次是要鼓励全体服务人员像老师,像老师一样去真心关爱每一个孩子,不能让学生感觉不冷不热像木头像机器。第二,对于我们马克思主义学院来讲,就是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全心全意上好思政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真正把我们的思政课按照中央要求讲对、讲好、讲入脑讲入心。这就是对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最好、最有力的落实。马院将进一步坚持和落实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的要求,把思政课质量提升作为马院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打破“五唯”惯性思维,落实学校政策导向,健全学院考评体系,将对思政课的重视真正落实到评价机制上去。
刘晓玲(教授、执行院长):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必须把思政课作为人才培养核心课程,纳入“双一流”建设的重点任务,从课程内容、师资队伍、教学方法等多方面深化改革,将思政课建设成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课程。其中最重要的是抓好课堂教学这一关键环节。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最基本环节,思政课作为我国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当把课堂教学摆在第一位。课堂教学是思政课教师做好教书育人本职工作必须坚守的主阵地,也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化理论化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近年来,思政课越来越强调实践教学,但课堂教学依然是主要形式,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依然是衡量思政课建设水平的主要方面,因而任何思政课改革创新都不能以淡化乃至弱化课堂教学为代价。
黄令坦(副教授、党支部书记):
作为一名思政课人民教师,做好本职工作是既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也是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根本抓手。思政课教学中应该具有饱满的工作热情,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具有勇于奉献的工作精神和乐于创新的工作意识。而不是敷衍了事、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地混日子。应该说,敬业是基础,乐业是前提,勤业是根本,只有把自己的工作做到位,尽到自己的工作责任,才能称得上是一名称职和合格的思政课教师,才能为人才培养做出切实的贡献。
杨美新(副教授、党支部书记):
学校要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就必须充分认识到教学、教师的重要性。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师则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力量。希望能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尽早解决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总量不足、结构性缺编的问题,并加大思政课教师激励力度,提升思政课教师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谌立平(副教授、教研室主任):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大学的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的实践决不能偏离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和中心任务。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人才培养犹以德为先,思政课教师处在“培德铸魂”的关键一环,因此不能有丝毫松懈。思政课教师必须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与责任,立足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以培养高质量的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为己任,尽心尽责兢兢业业。
蒋飞云(教授、教研室主任):
为了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我们“基础”课程教师要坚持开展集体备课,深入研究教材、吃透教材,努力将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努力将“基础”课程打造成可复制性的示范引领性精品课程。要用好“基础”课程课堂教学育人这个主渠道,加强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发挥协同育人优势,加强与学工部等部门的联系合作,形成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相互配合,线上与线下、有形与无形资源共同发挥作用的教育合力。
吴增礼(教授):
如何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首先应思考基层党组织已经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发挥了哪些作用,总结经验教训;其次要充分调动学生成长成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了解他们的主要需求,提高工作针对性。
谭研(助理教授):
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至关重要,而提高思政课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就是思政课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目前,学院已经有相应的制度建设来保证青年教师的成长,如青年教师导师制度、教学督导制度、思政课互听互评制度、教学比赛与展示活动等,这些制度建设对于青年教师快速掌握教学技能,站稳思政课讲台,有着重要意义。如果需要进一步提升,还有多方面的工作要做。这其中,推出具有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色的思政课精品课件,对于青年教师授课质量的提高,对于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思政课精品课件的制作,是一项大工程,涉及教师的知识产权,既需要投入相当的财力,也需要投入相当的精力,有赖统一谋划统筹与大力投入。如果仅仅当成一项常规性的任务规定分配给思政课教师,教师们难以产生出精品的动力与意愿,课件制作恐怕难以到达预想的效果。
王萌萌(助理教授):
育人是高校的基本工作与中心工作。为此,高校教师须把握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教学是教师的中心工作,科研是教师实现自我成长与发展的凭借,也是助力教学的利剑。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需要充分发挥教师评价与管理的指挥棒作用。由于教师服务的对象是学生,在教师评价与管理层面,应加大学生的发言权。同时,教师管理者应多到课堂上去,倾听教师与学生的心声,制定出切实有效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田湘波(副教授、教研室副主任):
落实好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思政课要改变教学方式,使学生喜欢听;思政课要力图避免与中学的交叉重复。思政课之间要有区分度,也要避免重复交叉。
熊泽明(副教授):
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对我们老师来讲,就是认认真真搞教学,老老实实做科研。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把一切有力措施落到实处。
余凯(助理教授):
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我们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平时多关心学生,多指导学生;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备好课,上好课,指导好学生的论文和设计;加强与学生的联系,了解他们的需要,指导他们的学习和学术活动。
吴晓欣(助理教授、党支部书记):
在公共课教学上,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优化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建构应当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位;完善考评机制,在对学生培养效果的考查上突出综合能力,包括科研、实践能力以及个人品行修养。
文雯(助理教授):
如何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思想政治工作?我认为应加强基础课在培养人才工作中的作用和地位,真正联动基础课的教育资源。如何及时发现和解决人才培养一线的实际问题?我认为一是真心关心爱护,才能及时发现所需,二是解决问题应该包涵更全面,包括物质与精神生活。
曾兰(助理教授):
要在重视学生专业发展的同时,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既要重视学生的思想问题,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也要重视学生的现实问题,解决现实关切;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切实贯彻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理念。
邬彬(副教授):
要落实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就需要及时调整改革教师职称聘任、职级晋升相关政策,把教师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业绩作为职称评审和职级晋升的重要考核指标,调动老师积极性。
龙太江(教授):
要改革考核评价机制,纠正重科研轻教学顽疾;要坚持结果导向,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各项工作的核心评价指标。
曲达(助理教授、党支部书记):
思政课老师们要把自己的生活体验融入教学,让学生感到思政课不是天上的,而是就在身边,和自己密切相关。同时,对思政教育方向的研究生来说,理论研究非常重要。培养思政教育方向研究生不仅仅是为了作较低层次的教学,在互联网时代,没有足够的理论水平,即便是在中小学,也难以应对学生的提问和学习需求。
张巧俊(讲师):
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我认为应当在思政课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到思维探索的乐趣,引发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使他们意识到——还可以这样思考。思政课,如果只停留在浮于表面的“是什么”,而不是思想是怎么发展来的,就没有深度。
徐瑞鸿(助理教授):
我觉得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深入沟通和交流,有针对性地关心和服务学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