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
中国共产党“领导小组”的历史考察 |
答辩人 |
贾耀 |
指导教师 |
刘晓玲教授 |
答辩委员会 主席 |
刘光斌教授 |
学科专业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学院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答辩地点 |
马克思主义学院313教室 |
答辩时间 |
2024年5月15日晚上7点 |
学位论文简介
中国共产党“领导小组”凭借其灵活的组织结构、独特的运行逻辑和强大的治理功能广泛存在于中国党政体制内,在党的治国理政实践及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小组”发展史的系统研究,在历史脉络、阶段特征、深层逻辑、优化路径等方面提出了创新性观点。
(1)厘清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小组”的历史逻辑。本文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小组”经历了发轫与成长、曲折发展、调适与规范、强化与优化四个阶段。同时,在每个阶段的具体分析中也提出了一些创新观点,比如,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小组”的渊源最早可追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的特派员制度和议事协调性质的委员会,突破了当前学界通常认为的长征途中的“三人团”或新中国成立初期党中央成立的“工作部”。
(2)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小组”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本文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小组”同步助推了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建设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特别是首次提出中国共产党“领导小组”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造性实践,为其发展演进提供了更科学的理论基础。
(3)提出了进一步优化中国共产党领导小组的着力点。与当前学界普遍认为“领导小组”的作用机制应从政治控制手段转向治理的技术性手段不同,本文提出中国共产党“领导小组”应实现“政治”与“治理”的场域融合、“治党”与“治国”的有机统一、“制度化”与“灵活性”的平衡,以凸显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优势。
主要学术成果
[1]刘晓玲,贾耀.区域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动力——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湖南为讨论中心[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7(05):7-13.(CSSCI,导师第一作者)
[2]贾耀,刘晓玲.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J].统计与决策,2022,38(20):2+189.(CSSCI)
[3]贾耀,黄梓根.中国共产党“赶考”精神的科学内涵、时代价值和实践要求[J].文化软实力,2023,8(02):57-65.
[4]贾耀.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的实践场域[J].求知,2022(12):18-21.
[5]贾耀.把握新发展格局历史机遇 开创强省会建设新局面[N].济南日报(理论版),202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