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将革命进行到底!”82年前,18岁的他成为所在连里仅有2名共产党员之一,并用青春誓言写就革命赤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祖国为人民奋斗到底!”82年后,他这样寄语新时代的年轻人。


3月17日上午,湖南大学博士理论宣讲团2021年第一期“双学双做”活动走进砂子塘街道,和街道青年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一起向与中国共产党同岁的老红军吴国厚老人送上生日祝福,聆听这位党史“活教材”回忆革命峥嵘,重温激情燃烧的岁月。
在吴老提议下,生日歌并未响起《生日快乐》,而是在场所有同志一道齐合唱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旋律一响起,吴老坚持站起身,双手有节奏地挥动着,与大伙一起歌唱。
吴国厚老人1921年3月出生于山西。西安事变后,1937年正在山西读中学的他考进共产党地下组织掌握的“国民兵军官教导团”,秘密开展抗日救亡活动,为部队筹集军需物资和药品、盐巴等紧缺物资。
1939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连里仅有的两名党员之一。
1949年3月中旬,吴国厚与其他2300多名山西干部在群众欢送的敲锣打鼓声中与家人依依惜别,分队南下。老人家记忆记忆尤深的一幕是1949年6月15日,所在队伍奉命乘“江汉号”轮船沿长江西入汉口途中被敌机发现,被列为空袭目标。幸运的是跟踪轰炸“江汉号”的敌机在我军炮火的猛烈还击下,匆忙丢下一颗没有投中的炸弹,就逃之夭夭了。接下来他又历时两个月自汉口步行入湘,于8月中旬抵长,开始为湖南的解放和建设事业服务。


百年时光荏苒,山河已换人间。在一枚枚熠熠生辉的奖章上,在老战士饱经战争磨砺和时代雕刻的身形中,我们看到总有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一种信仰,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

除给百岁老党员庆祝生日,湖南大学博士理论宣讲团还有多名同学分赴砂子塘街道下辖各社区,给年岁已高、行动不便的老党员们送上最新思想政治学习资料,向他们传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2021年“两会”精神,倾听他们讲初心本色故事,并将他们的动人故事带回学校,带给同学。


送学人:王雷、王辉。送学对象:敬炎先,年龄:87,党龄:63,现居于金地社区。
敬炎先爷爷党龄63岁,在1982年被评为湖南省劳模。爷爷闲暇之余喜欢学习摘抄党的文件精神和时政新闻,退休后一直坚持参加公益活动,默默付出不求回报。曾帮助社区8户居民解决用水问题,资助1名学生完成高中至大学的学业,资助老家2名孤寡老人日常生活等。敬爷爷对我们说,“打好知识基础,才能为社会、国家多做贡献。”


送学人:王雷、王辉。送学对象:刘扬声,年龄:91,党龄:65,现居于长沙市内燃机配件厂。
刘扬声爷爷91岁,是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党龄65岁的老党员。刘爷爷谈到自己的入党初心时说家庭教育给了他很大的影响:“虽然我的父母没有给我别人那种好的教育条件,但他们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最后爷爷对于青年大学生和年轻党员表达了自己的希望,他表示希望大学生们要好好学习,对党忠诚。

送学人:孙彤彤、何磊。送学对象:王修品,年龄:86,党龄:66,现居于长沙电机厂。
王爷爷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也是抗美援朝老兵,后转业至长沙电机厂工作,心系社会,思想觉悟非常高。
王爷爷讲述了他的入伍初心。他说在他小的时候,解放军来县里过夜时从不扰民,带着席子在街边小巷打地铺。正是受到这种纪律严明、令行禁止作风的吸引和鼓舞,王爷爷积极报名参军。在去年疫情期间,王爷爷了解到一线工作者防护用品紧缺,主动给街道送来500个防护口罩。他以实际行动展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

送学人:夏淑敏、陈梦妮。送学对象:陈祥瑞,年龄:87,党龄:40,现居于梨子山社区。
梨子山社区87岁的陈祥瑞爷爷说,60年代他作为铁道工人,为更好完成组织交代的任务,连夜工作把锤子都锤裂了。他回忆当初参与武汉长江大桥建设的热火朝天场景,告诉我们青年党员,只有年轻人接下上一辈的奋斗衣钵,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有希望。



送学人:平智林,李亚芹。送学对象:唐建祥,年龄:74,党龄:54,现居于长沙电机厂。
唐建祥老人1965年12月于长沙县应征入伍,加入中国海军,1967年在部队入党。他曾在海军高射炮独立第一营服役,参加过援越抗美战役,荣获三等功一次、“五好战士”嘉奖三次,“学毛著积极分子”嘉奖一次,于1967年荣获“团结战胜美帝徽章”,曾随部队战士一起受毛主席、周总理亲切接见慰问,基层部队对他的评价是“工作中吃苦耐劳,战斗中勇敢不怕死”。老人向我们介绍,他和高射炮一营的战友们同敌军正面交锋,共作战三十二次,取得击落敌机三十七架、击伤二十五架的辉煌战绩。老人家对中国海军的感情深厚,说道“中国历史上的侵略自海上来,所以要建立强大的海军,如果现在国家需要我出征,我还是非常愿意去前线,为国家争口气。”

送学人:孙彤彤、何磊。送学对象:姚孟淇,年龄:86,党龄:62,现居于长沙电机厂电子仓库宿舍2栋。
姚爷爷在长沙雅礼中学就读时毅然选择投笔从戎走上了抗战的道路, 1953年3月与原空军第四师十二团上大队战友们参加抗美援朝,退伍后在湖南省电子器械公司担任仓库主任,常务副经理。在和姚爷爷交流的过程中发现,他非常健谈,党的理论修养深厚,无论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还是对毛泽东思想都非常的熟悉,如数家珍、娓娓道来。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学习强国学习一个小时,了解国家社会发生的各种事情。

送学人:贾耀、吴曼清。送学对象:段利安,年龄:80,党龄:56,现居于砂子塘街道砂子塘社区。
段爷爷虽然有80岁,但身体依然硬朗、心态年轻。他说“在抗美援朝打仗的时候,我们武器非常落后,美国武器装备先进,中国武器非常落后,连步枪都还要一发一发上子弹,可是最终我们还是取得了胜利,那是因为我们每个人的心是在一起的,我们没有武器可以用命去拼。”他叮嘱我们青年党员继续听党话,跟党走,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送学人:贾耀、吴曼清。送学对象:汪礼炎,年龄:88,党龄:55,现居于白沙社区高层小区。
汪爷爷17岁入伍参军,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1966年加入共产党,后任职于衡阳市衡山县总工会。汪爷爷深情讲述当年抗美援朝战争的艰苦历程,十分感慨新时代的美好生活。他告诉我们:“我对中国共产党十分感激,入党之前,我无志、无才、无益友,入党之后一切都好了起来,在党的培养和教育下,我成了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送学人:刘洁、郭范鈺。送学对象:李长明,年龄:74,党龄:54,现居于金科园社区。
李长明爷爷今年74岁,于1965年12月入伍,在南海舰队4411服役,担任海军高炮独立一营二连战士班长。李爷爷告诉我们,他活到今天是一份幸运。在一次作战中,他被抽调去战场,部分战友则留守防空洞。他和外出作战的同志们击落14架,击伤10架,取得了战役的胜利,并荣获集体二等功,而防空洞坍塌,留守的战友却不幸牺牲。李爷爷认为作为一名党员,时刻听从党中央的号召,才不愧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送学人:郭范鈺、刘洁。送学对象:陈素萍,年龄:76,党龄:31,现居于野坡社区。
陈素萍奶奶是南方电信器材厂的一名老员工。陈奶奶告诉我们,她是在建党70周年时入的党,入党之后最大的变化就是肩上多了一份责任。奶奶从年轻时到现在,长期坚持参加社区公益服务活动,特别是在疫情期间,带头参加志愿服务,为群众解决困难,用实际行动贯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结语:
当下党史教育如火如荼,湖南大学博士理论宣讲团将与更多社区党组织携手,通过送学上门、线上宣讲与线下宣讲结合等多种形式,继续推进“双学双做”活动,当好党史宣讲员,做好初心践行者,进一步扩大,在共同学好、讲好红色故事中以史育人、以史明智、坚定信仰、砥砺前行。
图文:夏淑敏、吴曼清、李亚芹
编辑:熊梦鸿
审核:刘玉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