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资料
-
2013年10月21日
-
作者:管理员
-
点击数:1034
研究梯队:本方向学术带头人为刘晓玲教授,主要成员有陈宇翔、沈其新、张国祚等教授和侯德泉、尹世尤副教授等。
主要研究内容: 1.以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为指导,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理论与党的建设。2.以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为指导,研究近现代中国民主宪政的实践进程和重要思想。3.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问题。4.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理论为指导,研究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提高中国综合国力等重大问题。
本方向的研究特色:
1.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角度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成果,在党的创新理论与党的建设研究上成果突出。方向带头人刘晓玲教授一直致力于党的创新理论研究,在“两个先锋队”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研究方面分别获取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资助,在《人民日报》理论版、《光明日报》理论周刊等报刊发表了相关论文20多篇,出版相关著作3部,其研究成果受到了中宣部、国家社科规划办的大力推荐,并多次获得省社科成果二等奖、三等奖。
-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民主宪政思想研究领域,形成了系列原创性成果。学术带头人陈宇翔系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人员,参与中央重大理论专题《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的写作,出版学术专著1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相关论文10多篇,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各1项,承担湖南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3项。在中共早期领导人对西方民主的认识与超越、近现代宪政政党思想、文化软实力等研究领域有系列成果。
3.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民族理论与中华民族凝聚力等研究领域产生了国内领先成果。团队成员出版了3本学术专著,在《求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等报刊发表论文20多篇,对民族凝聚力的核心要素、基本要素、凝聚力的功能与文化表象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国内理论界开创性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是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核心支柱的学术观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执政党的先进性建设专题研究影响广泛。
4.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理论为指导,研究文化软实力问题,成果突出。团队成员在《高校理论战线》等期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多篇,出版了文化软实力研究的学术专著,提出了“文化软实力是当代国家综合实力实现持续发展的生命力”等新观点。
主要成果和突破:
-
学科队伍建设力量增强
2011-2013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重点引进高层次人才1人(张国祚教授),引进985名校博士毕业生2人。学院坚持和完善了中国化学科方向教师听课、评课、集体备课制度,整体提升教师的教学与研究水平。同时,要求部分教师进入本学科的研究所,形成学科团队。
2. 课题立项数目有所增加
2011-2013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方向共获得科研立项10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2项,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项,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6项;到账经费约170万元。
3.论著出版体现较高学术水平
2011-2013年共发表论文92篇,其中,校定重点期刊论文10篇;CSSCI论文30篇;核心期刊5篇;港澳台期刊2篇。在著作方面,2011 -2013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湖南大学出版社等出版学科教师著作(含教材)5部,成果较为丰硕。
-
成果获奖有所突破
近三年获湖南省第十一届社科成果二等奖1项
5人才培养适时优化调整
2011-2013年学科招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方向博士9人,硕士89人,博士后1人进站,开始形成较完整的研究生培养体系。
目前建设发展方向与建设目标
-
加强团队建设,优化学术梯队。积极吸收年轻学者加入团队,重点招收具有马克思主义原理学术背景的博士生,增强团队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功。
-
.依托研究基地,突出研究特色。充分利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基地”和“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基地”的主要研究人员在本方向的优势,围绕基地研究方向进一步突出已经形成的学术研究特色,将基地建设与本学科方向的学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
.开展集体攻关,争取实现国家重点或重大社科基金项目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