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2年度“岳麓学者”拟推荐人选的公示

详细资料 发布于 : 2023年02月14日 作者:管理员 点击数:

按照学校《关于开展2022 年度“岳麓学者”岗位评聘工作的通知》(湖大人字〔2022〕59号)的要求,经个人申报、资格审核、院学术委员会评议、院党政联席会议研究,拟推荐龙兵、汤素娥、向杨、胡学源、王萌萌等五位老师(排名不分先后)参评湖南大学2022年度“岳麓学者”。现将其有关情况公示如下。

姓名

现聘岗位职务

申报岗位

科研成果与社会贡献

龙兵

教授

特聘岗B

代表性成果:

获评全国模范教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全国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湖南省芙蓉教学名师等。龙兵同志以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为基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为依托,带领学生身临红色遗址、组织学生走进田间地头、指导学生宣讲创新理论、安排学生调研家乡发展,通过“大思政课”的形式,系统性、常态化打造富有亲和力的“移动”课堂,开辟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一条新路。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大学考察调研,亲临龙兵教授的课堂。习近平总书记对龙兵教授开展的“移动”思政课,给予了高度肯定和现场点赞。总书记说:“你们的这个讲法,是对路子的!”

  2020年9月18日、19日,10月4日,2021年5月24日,2022年11月2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2020年9月19日新华社,2020年9月19日、2021年5月24日、2022年3月19日《人民日报》等,中央级媒体多次报道龙兵教授的典型事迹。

支撑上述代表性成果的业绩佐证材料:

1.成果奖励:基于“移动课堂”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与实践,第十三届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湖南省教育厅,省部级,特等奖,2022年5月。

汤素娥

副教授

晨星岗B

代表性成果:

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的重要论述研究,以“劳动幸福”和“劳动教育”为创新视角和学术切口,形成了较为立体的研究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独特深刻的理论品格,彰显着理论的科学性、生命力和价值取向,其根本底色是鲜明的人民立场,体现在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为民创造幸福生活、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习近平始终心系扎根不同岗位的广大劳动者,既充分肯定他们的贡献和精神,也深切关注他们的生活境况,为人民谋幸福既是初心,更是使命,而劳动幸福既是必由之路,也是应然之态。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劳动素养,尤其是大学生群体,这就需要强化劳动教育,而课程作为育人主渠道,为劳动教育课程化提供了学理支撑。

其价值体现在:公开发表的论文,一方面,有利于推动学界展开对劳动幸福、劳动教育课程的研究;另一方面,为凝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价值共识、形成以劳动谋幸福的行为自觉和推动劳动教育在课程化的过程中落实落细落地提供参考与借鉴,积聚起新时代的奋斗伟力。在引用方面:据有限统计,至2022年12月27日,知网查询结果显示,已有研究成果在短期内已共下载超10000余次,引用200余次,部分文章发表后被多家学术类网络媒体和微信公众号全文转载推送。

支撑上述代表性成果的业绩佐证材料:

1.成果奖励:

奖励1: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研究,湖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湖大马院历史首篇),湖南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办公室,湖南省百篇优博论文,2021年。

奖励2: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的理路研究(本人排名第二),第四届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湖南省教育厅,论文类,一等奖,2019年。

2.科研项目:

项目1: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的重要论述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暨优秀博士论文出版项目,国家级,20万,2021-2022年。

项目2: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幸福重要论述的思想内涵及其实践理路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国家级,8万,2021-2024年。

项目3: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价值意蕴与机制创新研究,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省级,2万,2020年-2022年。

项目4: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幸福的重要论述研究,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省级,2万元,2021-2023。

项目5:高校劳动教育的课程设置及其保障机制研究,湖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省级,0万元,2021-2023。

项目6: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及其提升机制研究,湖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省级,1万元,2021-2023。

3.论文;

论文1: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化的价值意蕴与实践方略,思想理论教育导刊(A3期刊),2021年,排名第1。

论文2:习近平论弘扬劳动精神的三重意涵,思想教育研究(A3期刊),2021年,排名第1。

论文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品格,思想理论教育导刊(A3期刊),2018年,第1。

论文4:当代中国城镇化进程中乡愁的文化哲思及守望,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期刊),2022年,第1。

论文5:习近平关于增进民生福祉重要论述的理论意涵与实践要求,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CSSCI期刊),2022年,第1。

论文6:研究生道德定力的学理要义与涵育路径,研究生教育研究(CSSCI期刊),2019年,排名第1。

4.人才项目:

湖南大学青年教师托举计划,2021年。

向杨

助理教授

晨星岗B

代表性成果:

《适度规模与有效领导:地方党委常委会规模的逻辑》,发表于《政治学研究》2022年第1期,政治学权威期刊,校定A2期刊,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共产党》2022年第7期全文转载。

学术价值:组织规模即组织的大小,是影响组织结构与运行的重要因素,也是认识、分析和评价组织的最基本维度之一。地方党委常委会是地方党组织的领导机构,并在本地区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且它从过去到现在都由数名成员而非单一成员所组成,因而地方党委常委会的规模大小对其领导功能的发挥可能有着重要影响。当前学界有关地方党委会及其常委会规模的研究还极少,仅有的一两篇文献也只是对某一地方层级的党委常委会规模大小进行探索性解读,而非系统讨论地方党委常委会规模问题蕴含的一般性原理。因此,本文有助于扩展该领域研究的知识边界。

社会价值:各级地方党委常委会的规模是与其在本地区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紧密相关的。改革开放以来,地方党委常委会的规模曾经历数次调整,虽然每次都试图削减其规模,但最终结果却不太尽如人意,地方党委常委会仍然维持了较大的规模。本文的研究有助于认识制约地方党委常委会规模变动的根本制约因素,理清其背后的症结所在,从而为实践中地方党委常委会规模的调整提供启发。

支撑上述代表性成果的业绩佐证材料:

1.论文:

(1)《适度规模与有效领导:地方党委常委会规模的逻辑》,《政治学研究》2022年第1期,独立作者。

(2)《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体制的变迁——基于1949—2020年省级纪委书记群体的考察》,独立作者,《江汉论坛》2022年第2期,校定B类期刊。

(3)《党的机构设置特征及其逻辑:一个比较的视角》,独立作者,《理论与改革》2021年第5期,校定B类期刊。此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共产党》2021年第12期全文转载。


胡学源

助理教授

晨星岗B

代表性成果:

1.“康德为什么反对对凶犯说谎?——基于康德法权论的考察”,载《哲学与文化》2020年7月刊,第161-173页.(A2)

创新性:康德反对说谎的严峻主义观点是否正确?这一问题一直是学界争论的焦点。以往的康德派学者通常将这一问题归入伦理学,并为康德进行辩护;在本成果中,我则打破成说,指出这里的问题主要是法权问题,而不是伦理问题。在反对对门口凶犯说谎这一特殊的事例中,康德之所以强烈反对对凶犯说谎,是因为他认为任何形式的不真诚都会伤害人性本身并破坏法权的源泉及其效力。  

价值与影响:这一成果发表于《哲学与文化》后,引起了许多康德研究者的关注和引用,引发了学界对这一重要问题的再次关注,推动了康德实践哲学的研究与相关应用。

2.“康德哲学中的‘归责问题’及其解决——以两种意义的意志自律概念为基础”,载《世界哲学》2021年第6期,第109-119页。(人大复印资料《外国哲学》2022年第4期全文转载)(A3)

创新性:以往学者大多以“任意自由”为重点来解决康德哲学中的“归责问题”。与此不同,我的研究表明,“意志自律”才是合理解决“归责问题”的关键。我以康德文本为依据,区分了康德哲学中两种意义的意志自律概念(客观自律与主观自律),并基于这种区分为“归责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更合理的解决。

价值与影响:这一成果发表后,受到学界广泛的关注,并被人大复印资料《外国哲学》全文转载,还被多个学术类公众号转发,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界对自由与归责问题的研究。  

3.“康德哲学视角下的道德归责与法律归责”,载《道德与文明》2023年第2期。(B类)

创新性:一般的归责理论将外在的行动作为归责的对象,道德归责和法律归责都是一种外在归责。我们基于康德文本,结合德性论与法权论的区分,在康德哲学视角下系统、全面地区分出道德归责与法律归责,并讨论了其各自的特点,超越了一般的归责理论,对归责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支撑上述代表性成果的业绩佐证材料:

1.科研项目:

(1)湖南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康德自由理论中的归责问题新解”,省部级项目,到账经费1.8万元,起止时间:2020.03-2021.12,已结项;

(2)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一般项目“康德关于归责的重要论述及其当代价值研究”,省部级项目,到账经费0万元,起止时间:2022.01-2024.12,在研。

2.论文;

(1)“康德为什么反对对凶犯说谎?——基于康德法权论的考察”,载《哲学与文化》2020年7月刊,独立作者。(A2)

(2)“康德哲学中的‘归责问题’及其解决——以两种意义的意志自律概念为基础”,载《世界哲学》2021年第6期,独立作者。(人大复印资料《外国哲学》2022年第4期全文转载)(A3)

(3)“康德哲学视角下的道德归责与法律归责”,载《道德与文明》2023年第2期,独立作者。(2023年3月刊出)(B类期刊)

王萌萌

助理教授

晨星岗B

代表性成果:

代表性成果主要体现在:新增主持有重要研究价值和影响力的科研项目并取得相应研究成果。

1.科研项目: 项目1 “天津城市女性消费研究(1928-1937)”; 2022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一般项目;国家级;25万;2022-2023。  项目2 “‘两个确立'的历史依据与现实意义研究”;2022年湖南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专项研究一般项目;省级;2万;2022-2024。 项目3 “‘两个确立’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2023年度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一般课题;省级;2万;2022-2024。  2.代表性研究论文: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天津女性的时尚消费》,《城市史研究》(B类期刊),2019年,独著。

《走进男人的世界: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天津的职场性别冲突》,(B类期刊),2023年,独著,待刊(正在审稿中)。  成果的创新性与社会价值(以国家级项目为例): 国家级项目“天津城市女性消费研究(1928-1937)”的创新性体现在:在研究方法上,综合运用消费社会学、日常生活史、妇女/性别史、城市史等理论与方法,以拓展研究的视野;在研究角度上,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既关注女性消费背后的城市发展和社会变迁,也关注社会变迁中女性个体的消费感受,力图全面呈现1928-1937年间女性消费的全貌;在研究内容上,探讨女性消费与女性解放发展、女性消费与城市现代化、女性消费与社会变迁之间的互动规律,展现基于女性消费作用下女性的发展状况,阐释女性消费的社会影响与社会治理。 该项目的社会价值体现在:本课题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女性经由职业的迅速发展开始走向社会,进而引发性别秩序调整为背景展开研究,并试图揭示两性关系变化的规律。这一定会对当前我国女性权益保护、两性关系和谐发展等问题提供有益的历史参考。此外,消费文化、消费社会、城市化等也是本课题的重要议题。本课题的研究也可为消费、城市化等相关问题的社会治理提供借鉴。

支撑上述代表性成果的业绩佐证材料:

1.科研项目: 项目1 “天津城市女性消费研究(1928-1937)”; 2022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一般项目;国家级;25万;2022-2023。 项目2 “‘两个确立'的历史依据与现实意义研究”;2022年湖南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专项研究一般项目;省级;2万;2022-2024。 项目3 “‘两个确立’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2023年度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一般课题;省级;2万;2022-2024。 2.代表性研究论文: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天津女性的时尚消费》,《城市史研究》(B类期刊),2019年,独著。

《走进男人的世界: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天津的职场性别冲突》,(B类期刊),2023年,独著,待刊(正在审稿中)。


公示时间:2023年2月14日-2023年2月20日

公示期内,如有异议,可实名向学院反映。

联系电话:0731-88822261。

电子邮箱:myjianyi@hnu.edu.cn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3年2月14日




More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