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暑期调研】第八调研小组:一所乡村书院的前世今生

详细资料 发布于 : 2018年07月16日 作者:管理员 点击数:

【2018暑期调研】第八调研小组:一所乡村书院的前世今生

一所乡村书院的前世今生

                                                                                   ——第8调研小组访慈利县渔浦书院

 

7月15日上午,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第8调研小组由阳桂红老师、侯德泉老师、丁军强老师、宁德业老师带领,师生一行12人参观考察了慈利县阳和土家族乡渔浦书院。一所百年书院,由旧式书院到近代学堂,再到解放后乡中学、小学,学脉绵延,弦歌不绝。一个僻静的小山村,耕读人家,飘满书香,书院办学传统与新时代基础教育相结合,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一个亮点。

渔浦书院坐落在澧水河畔茹溪的慈利县阳和土家族乡渔浦村,始建于1886年(清光绪12年)。科举制度废除后,于1907年改名为渔浦高等小学堂。民国成立后,更名为渔浦小学。知名人士如杨凡、宋赞、张友典等学子均从渔浦走出学门。新中国成立后,在原渔浦书院基础上先后创办乡中学、小学。渔浦书院藏书楼原来藏书近10万册,有《廿二史》、《万有文库》等珍本。以后历经社会变革,书籍散失殆尽。

调研小组来到渔浦书院时,修缮工程正在进行中,小学已搬迁到附近的校舍。走进书院,其轮廓布局已初步定型,既保留了珍贵的历史遗存,赓续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又有新的扩展和充实,体现着新时代的风貌。其主体为木结构,伴有风火隔墙,分正殿、东西二斋、藏书楼、彰义祠和教学楼5大部分,另有八角亭、校门亭及生活用房等。校门前设左右两舍,门两旁均亦有风火隔墙。头门墙上,有“忠孝廉洁”4字。大门横额“兰芷芬芳”4字,楹联为“渔猎群经,导扬百氏;浦云十色,溪月九霄”(为学者曾莆卿所作)。门联是“今日小学堂,愿诸努力;他年新人物,从此诞生”(为清督楚使者陆宝所撰)。两边侧门额上写有“入德之门”。二殿匾额为“菇溪撷秀”。彰义祠在东斋之东,系一四周围住的楼台式建筑,其匾额是“州壤雄风”。藏书楼位于正殿右后高台处,为两层楼房。

竣工后,渔浦书院将供村民及外来游客参观学习,感受书院办学精神和传统文化熏陶。同时,书院也是当地小学教育基地,将被打造成国学教育基地、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后开悦,邹凤)

More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