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资料
-
2018年7月16日
-
作者:管理员
-
点击数:405
守望传统文化 坚定文化自信
--第七调研小组寻访贵州孔学堂
“石笋凌空挺劲松,重崖绝立月窥峰。铁流滚滚为黎庶,漫道雄关腾巨龙”。7月14日,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暑期调研第七小组在吴增礼、谌立平两位老师的亲切带领下,师生一行9人怀着激动的心情,乘着新时代的春风,踏上了寻找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之旅--贵州孔学堂。众所周知,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即儒家文化始终发挥着不可或缺也不容轻视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而近些年来,贵州省孔学堂对于儒家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弘扬可谓是别开生面、与时偕行、创新诠释,无疑昭彰着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助推文化复兴和奋斗中国梦的精神力量和理念。
临近中午时分,调研小组抵达贵州省贵阳市,便兴致勃勃地前往花溪区孔学堂这一传统文化圣地,在孔学堂秘书长周之翔等相关负责人的热情接待和带领下,我们开始了找寻以孔学堂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精神家园和文化记忆。
首先,周之翔秘书长带领我们参观孔学堂,介绍了孔学堂的建设和发展状况。孔学堂坐落在贵阳市南郊,总占地1300余亩,建筑面积近15万平方米,按照功能划分为公众教化区、中华文化国际研修园和文化创意产业园等,由民营企业捐资建设,是贵州省高端的文化学术交流平台和传习研修基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方位下,孔学堂自2013年1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以来也一以贯之地秉承着“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文化方针和时代命题,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宗旨。我们也对孔学堂传统文化意蕴有了更崇高的敬畏感和共鸣感。
随后,调研小组与周秘书长就孔学堂传统文化继承与传播进行了交流。周秘书长从坚持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以及承继与创新相统一等宏阔视角和独特思维详细地介绍了孔学堂相关历史渊源、文化背景和主要实践活动。他指出,开设领带干部历史文化讲座、举办开笔礼等典礼活动、春节,清明,端午等民俗文化活动、传统文化重大学术交流研讨活动等。并强调这些不仅仅是物质文化的载体,更是精神文化的深刻凝练和集中表达,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文化复兴这一中国梦的实现。随之,吴增礼、谌立平老师对此表示深深地为之动容和点赞,也表达了我们慕名而来的激动心情和文化认同。与此同时,并以深厚的使命意识和格局意识,认为贵州孔学堂的建设为我们作出了很好的榜样,其彰显出来的辐射力、感染力和感召力,尤其是在当下文化自信这一强烈的文化使命和时代责任下,其本身更是为我们提供了有益借鉴和成功范例。(马振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