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第一调研组探访麻阳岩门镇中学

详细资料 发布于 : 2015年07月23日 作者:管理员 点击数:

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第一调研组探访麻阳岩门镇中学

6月30日,为深入了解农村乡镇中学的教育均衡发展状况,及农村中小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情况,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暑期调研组第一小组,在柳礼泉、张君、李菊英、张平老师的带领下,对麻阳苗族自治县的岩门镇中学进行了实地调研。

岩门镇中学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在与该校校长黄生好校长及相关领导和老师的访谈交流中,我们对该校的基本情况有了大体的了解。学校的学生总数为500人左右,90%以上均是苗族学生,生源主要来自于附近的村镇,学生基础较为薄弱,一些成绩好且有条件的学生主要到县里的中学上学;专任教师共54人,教师的学历主要是大专,且存在专业不对口的情况,教师的年龄普遍在40岁以上,缺乏年轻教师。在硬件设施方面,学校的硬件设施较为落后,缺少跑道、实验室、会议室等基础设施。针对制约教育均衡发展的因素,唐校长认为主要存在一是师资不均衡的问题,一些优秀教师在具备条件后会向城里流动,教师流动性较大且优秀教师缺失严重;二是硬件不均衡的问题,农村乡镇中学的硬件设施还是远远落后于城里的学校。因此,根据当地的情况为实现教育均衡,唐校长认为应该抓紧建设城乡道路网,缩短乡镇与城市的距离,以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和毕业生到乡镇中学任教,同时还应提高农村教师的福利待遇,以留住教师。

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目前初中并未开设专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主要是贯穿于思想品德课程以及每月开展一次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来实现。同时,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对本民族文化的传承,我们了解到学校的教学主要是普通话教学而非双语(普通话和苗语)教学,这就存在苗族被汉化的问题,但该校一位教研主任的回答却开拓了我们的思维,他说“我们不是汉化的苗族,而是走在前面的苗族。”的确,对一个民族而言,汉化不一定就代表着抛弃本民族的东西,而这些“走在前面的苗族”却构成了推动本民族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并发扬了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促进了民族的繁荣发展,实现民族之间的共通、共荣。(段丽)

 

More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