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系思政,魅力形象创株洲
--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赴株洲市芦淞区调研纪行
2019年7月4日-7月10日,在芦淞区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李斌的盛情邀请和组织策划下,由阳桂红、侯德泉、宁德业三位老师带领的14名硕士研究生和1名本科生组成的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实践调研团队来到了久负盛名的魅力之城——株洲,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调研活动。
出发之前,调研团队已围绕“中小学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研究”及“长株潭一体化中株洲城市形象塑造”两大主题,多次展开探讨和学习。7月4号中午时分,调研小组抵达株洲南站,一下车便受到了芦淞区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李斌和区委组织部副部长马丽娜及区委组织部人才服务中心主任成璐等领导的热情接待。首先,李斌部长对芦淞区做了简要介绍,芦淞区不仅是闻名遐迩的商贸中心、享誉全国的服饰名城,而且是正在崛起的航空新城、和谐幸福的生态新城。此外,李斌部长还为此次调研活动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并精心安排了详细而周到的行程。随后,马丽娜部长为此次调研精心策划了主题,并详细介绍了芦淞区的地方特色以及几大支柱产业,让师生们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了芦淞区,成璐主任则细心与调研师生对接了调研活动的细节。调研组全体师生非常重视和珍惜这次调研机会,表示会严格要求自己,多多了解芦淞区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思考,并对接下来几天的调研活动充满信心。
(调研学生与何家坳小学校长欧阳小珠交流对话)

(调研师生与南方三小黄新校长合影)
7月4日至7月6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一调研小组以“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展望”为主题的调研工作任务已基本完成。在芦淞区教育局的精心组织和安排下,调研组师生共实地考察了5所株洲市芦淞区中小学,分别为何家坳枫溪学校、南方第三小学、白关中学、第七中学、何家坳小学;与芦淞区教育局领导、部分中小学校长、副校长、学科教研员、思想政治课骨干教师等40余位领导和教师分别开了5场座谈会;发放并回收有效调查问卷770余份。

(调研师生在枫溪学校进行座谈交流)
调研组师生们在实地考察、交流座谈、发放问卷等调研工作中发现,芦淞区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目前存在诸如思政课教师素质不过硬、思政课实践教学仍流于形式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但该区相关主管领导及任课教师却不畏艰辛,仍然一如既往地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对于思政课教师提出的“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自觉加强该区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这种做法令调研组师生为之钦佩!同时,调研组师生还发现,芦淞区各中小学在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时也在积极探索解决路经,例如:推进思政课程的改革与创新、积极研发校本课程、打造学校办学特色等等。其中,南方三小的航空特色、白关中学的实践基地、第七中学的课程改革、何家坳小学的国学特色以及七彩阳光评价体系等思政课办学成就令调研组师生为之惊叹!总之,此次调研活动,对于解决芦淞区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调研师生与白关中学校长杨雄敏合影)
通过此次行程中的所观、所听、所想,调研组师生们感触颇深,收获满满,深刻体会到:中小学生处于人生“拔节孕穗期”,思想活跃,可塑性强,正是对其进行尽心培育、科学引导以使其打好思想道德基础的大好时机;思政课在中小学育人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是一般的学科课程,它必须走进学生心灵世界,埋下种子,点亮心灯,成为学生一生成长的指南;思政课教师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应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为培养造就更多适合国家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发出自己的光和热!

(调研师生株洲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编办主任欧阳瑞丰合影)
7月7日,在株洲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编办主任欧阳瑞丰的组织策划下,师生一行分别参观了中国中车株州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中国动力谷展示中心和株洲规划展览馆,师生们既全面了解到了株洲城市发展历程及其动力制造工业的发展概况,也深刻体会到了创新和科技对于株洲工业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还全方位领略了这座魅力之城的迷人风采。可以说,株洲在长株潭一体化进程中发挥了不容小觑的影响力,其由工业带动的经济发展极其迅速且具有磅礴实力,这是一座用炎帝文化、工业文化和俊秀山水构建的宜居新城,“青山绿水趁蓝天,区泰民安享太平”已成为株洲的真实写照。
7月8日至9日,第一调研小组来到株洲市芦淞区白关镇卦石村、大京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开展以“区域发展与小城镇建设”为主题的社会实践调研活动。通过实地走访、交流座谈等形式,考察芦淞区城乡一体化进程以及在区域发展现状。在此次走访过程中,受到了白关镇党委书记刘正午、党委副书记万里、果蔬协会会长梁艳以及大京风景区管委会主任蔡方等领导的亲切接待。

(调研组师生调研卦石村幸福驿站)
在交流座谈以及实地走访中师生组了解到,以“五美卦石,五德卦石”为旗帜的卦石村有着浓厚的乡贤文化底蕴。古有游氏办学开民智、散财济乡民,今有老党员赵铁山无私献古宅,全力支持“幸福驿站”的建设。以卦石村为缩影映射出白关镇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效。白关镇不仅有机械加工、蔬菜种植、特色服饰等特色产业,而且具有厚重的历史人文积淀,坚实的产业基础和丰富的生态资源构成了白关镇独具特色的区域发展优势。其中,白关镇特色农业和蔬菜品牌——“白关丝瓜”给调研组师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时,在白关镇党组织的带领下,白关镇以村容村貌治理等为主的“四治”工作为重点,扎实稳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十佳乡镇”等重大荣誉。通过对白关镇的实地考察,师生们既全面了解到了白关镇的现阶段发展情况和未来的发展规划,也深刻体会到了特色产业在推动农村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对于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有了深入的思考。

(调研学生与白关镇党委副书记万里交流对话)
在白关镇大京风景名胜区的实地考察以及与相关领导的交流座谈中,调研组师生了解到:该景区地处株洲市郊东南,离市区15公里,不仅是长株潭旅游休闲业的“金三角”,还是株洲市炎帝陵旅游线的起点,是一个以山、水、林、禽同生共荣为主要特征的自然景观与盛极明清的古庙遗迹为主的人文景观相结合的集游览、度假、娱乐于一体的旅游胜地。座谈会结束后,大京风景区管委会四位主任的陪同调研组师生们前往京水湖实地参观,一路游览,一路分享,调研组师生们亲眼见证了白关镇正在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绿水悠悠,一艘游船诉说着景区的起与伏;烟波漫漫,遍地山色承载着乡村的振兴之梦。调研组师生从中深刻体会到:从京水湖到神龙湖,从白关镇到株洲市,乡镇特色生态旅游正唱响乡村振兴之歌!

(调研组师生与大京风景管理中心管委会主任蔡方合影)
在一周的社会实践调研行程中,师生们收获满满。不仅对株洲市芦淞区几所中小学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以及思政课发展现状有了深入的了解,也发现了芦淞区目前在中小学思政课发展上所面临的矛盾与问题。但值得敬佩的是,在重重困难面前,芦淞区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并没有退却,而是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小学思政课发展的教育之路。同时,通过实地考察,调研组师生看到了一座正在迅速崛起的现代化动力之城--株洲。大型服装批发市场的热闹与繁华,株洲智轨的方便与快捷,神农公园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白关镇极具特色的生态农业,大京风景名胜区的秀美风光,都给调研组师生留下了深刻印象。相信株洲这座魅力之城明天会更好,它的独特魅力一定会吸引更多人的目光!
撰稿人:王友珍 马钰莹